“智变”中国 “破茧”而来

2025年4月24日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许霞 杨洲

从城市到乡村,从实验室到产业端,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体,放眼神州大地,一场重塑生产生活范式的“智变”浪潮正汹涌而来。2025年春节前后,DeepSeek大模型引发的热潮尚未消退,全国两会便释放重磅信号:“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当技术突破与政策东风共振,一幅以算力为“画笔”、以创新为“颜料”的未来图景,正加速变成现实。

智算“新基建”:筑牢数字经济“算力底座”

算力即生产力,智算即未来!一大批智算“新基建”服务商紧跟国家战略,积极规划布局,加快建设步伐。

作为深耕IT基础设施25年的民营企业,企商在线以“数算融合服务商”定位,发布“百城计划”算力网络建设规划,以“数据中心+云计算+AI算力”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创新“共建共享、托管运营”等合作模式。

2023年,企商在线联合寒武纪、燧原等国产GPU厂商完成混合算力调度平台适配,为行业‘算力孤岛’难题寻找解决方案,2025年成为国内首批发布‘搭载DeepSeek满血版大模型算力一体机’的少数企业之一。”企商在线创始人、董事长王毅介绍道,企商在线运营的三里屯首都金融算力中心、石景山智能算力中心、光子1号金融算力中心等项目,分别是北京三环规模最大的高品质智算中心、北京市重点新基建工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标杆项目;特别是石景山智能算力中心,与北京重型电机厂合作,创造性地盘活市域旧工业厂房,成为城市更新与数字基建融合的典范。

屹华科创(北京)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在全国范围拓展业务。“我们聚焦算力建设与服务,包括算力中心建设与运营、算力调度与云服务、AI大模型应用开发等。”据屹华科创公司董事长李敬祖介绍,他们参与建设的大连数谷智算中心计划总投资210亿元,涵盖大数据产业园、金融科技园、创新创业园、中关村信息谷、赛迪科创中心等多个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已处于收尾阶段,即将交付。“我们参与建设运营的德智未来智算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全浸没式智算中心。”李敬祖补充道。

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推高算力需求,据悉,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较2024年增长43%

绿色算力:引领科技创新与“双碳”目标共融

来到位于合肥蜀山经开区的中贝合肥智算中心,一大片光伏板映入眼帘,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我们为合肥项目自建了1.2兆瓦的光伏发电设施。其实集团在全国各地的智算中心都使用了不同形式的绿能,在湖北我们用水电,在青海就用风电和光电。”中贝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贝合肥智算中心总经理饶有根在办公室指着楼下一块空地介绍说,“这块空地大概有70米×20米面积,就是为储能系统预留的用地。”

要让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成本是关键,而能耗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饶有根介绍道,为响应“双碳”目标,他们一方面通过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光照充足时光伏日发电约60007000度;另一方面则通过科技创新,有效降低智算中心的PUE值(能源利用效率)。

“在集群搭建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铜缆连接技术,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在距离短的场景使用铜缆,能降低延迟和高速网络能耗;二是搭建成本较光模块大幅降低。”饶有根透露。

企商在线也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推动降本增效。“我们积极参与制定《零碳数据中心评价标准》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王毅介绍道,“光子1号金融算力中心采用‘冷板式液冷+AI调优系统’,PUE值降至1.3以下;建设中的石景山智算中心将采用第四代氟泵空调、间接蒸发冷却、余热回收等技术,PUE值降至1.249以下,年节电量可达500万度。”

价值落地: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千万场景

随着大模型技术逐渐成熟,其应用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现实场景,催生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转型新范式。

作为首批入选北京大数据交易所的“数据经纪商”、深圳数据交易所的“人工智能产品专区”数据商,企商在线在行业生态构建上有其独到之处。2024服贸会上,企商在线与软通智慧、新华三等8家企业签署石景山智算中心合作协议,构建“算力供给—算法研发—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联合中科闻歌、紫东太初等人工智能企业,推动大模型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与场景需求的有效结合,造福了更多人民群众。

“科技不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和狂欢,而应成为普惠大众的福祉。”科大讯飞资深品牌经理汪茜茜表示,最需要AI帮助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与高科技最为遥远的人群。早在2017年,科大讯飞就发起“三声有幸”公益项目,通过讯飞开放平台技术赋能,帮助开发者开发无障碍应用。

譬如,借助科大讯飞提供的开放平台,上海和宁永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助盲帽,通过帽子上的摄像头拍摄面前物品的图片,视障人士可以用语音交互的方式进行连续提问,如“我面前的是药店吗”“桌上有什么,相关信息会转化为语音,通过小型耳机传达给用户。

截至今年3月,由科大讯飞发起的三声有幸项目,累计服务超1404万视听障人群,助力公益团队创建无障碍应用超3.8万个,日服务量超过5000万次。汪茜茜透露。 

当数字经济奏响算力基建+绿色转型+场景创新三重奏,一个更智能、更普惠、更可持续的未来,正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许霞 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