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商在线助力企业信息安全合规,等保2.0标准下持续守护数据安全

2021年7月14日

导读: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成为了行业级优先的必备要求。

什么是等保

等保,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全名叫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网络(含信息系统、数据)实施分等级保护、分等级监管的一种工作。2007年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即等保1.0正式实施。普及了等保概念,强化了安全意识。从单个系统到部门、行业,再上升到国家层面从合规到攻防对抗,整体提升了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技术并且不断进行人才的积累,为等保2.0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jpg

2019年底等保2.0正式实施。在等保1.0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主动防御,从被动防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安全可信、动态感知和全面审计;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工业控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对象的全覆盖。

 

目前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上的数据和信息重要性可以将等保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即第一级自主保护,不需要测评,可自行备案;第二级指导保护,建议两年一次;第三级监督保护,每年至少一次;第四级强制保护,要求半年一次;第五级专控保护,涉密超越等超保范畴。从一级到五级逐级增强。

为什么要做等保

针对目前大趋势来看,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都已经选择了做等保。究其原因离不开如下几点。

原因一,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第二十一条就明确的提出了“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也有关于等保的明确体现。

1628135702676484.jpg

原因二,等保能够满足相关主管单位和行业的要求。例如《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中有关教育系统的描述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认证管理规定》有关支付系统的描述均等保有着要求。其次国家公安部、网信办、经信委等行业主管单位也同样要求行业客户开展等保工作。

原因三,能够降低信息安全风险,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原因四,能够合理的降低或者规避风险。像电脑病毒、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等网络事故安全的频发,相关行业单位或企业如果在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等级保护,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甚至规避风险。

4.jpg

怎么做等保

目前能够做等保的单位大都将等保流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定级。邀请网络安全专家首先对自身企业进行一个安全等级保护评估,并制定相应整改意见;第二步备案,二级以上信息系统都要进行备案审核。完成系统表单并将材料移交当地公安局网安支队进行备案;第三步安全建设整改。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针对不合适项目进行整改;第四步信息安全等级测评。验证信息系统是否满足相应等级保护的要求。第五步信息安全检查。根据客户需要完成自查工作,并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落实完成自查流程。

5.jpg

像政企单位、金融行业、通讯领域、能源及互联网企业均需要开展等保工作。换句话说,只要是部署在中国境内的非涉密系统(涉密系统为分级保护,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都需要符合等保的要求。

前边有提到等保分为五个等级,其中最低一级作为建议可自行备案但作用不大。而最高等保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无法挽回损失,这类一般涉及国家重大机密居多,等保无法担此重任,因此五级不会用。现阶段普遍需求的是第二级和第三级,因此等保三级成为了众多企业的进行等级保护的首选。

6.jpg

我们能为做等保提供什么

等保三级监督保护级通常是省级示范信息系统的高等级保护。通过等保三级通常能够意味着安全性能达到较高水准。企商在线拥有“三级机房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资质,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等保服务。IMG_262

7.jpg

根据三级《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来看,对相关外部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以我们三里屯中央行政区数据中心为例,该数据中心拥有高安全保障的四级架构,即园区级、楼宇级、机房级和通道级。独立电子门禁系统,进出机房人脸识别;无死角视频24小时监控,视频记录可保持六个月以上;使用大功率UPS及独立柴发系统;配备ECC独立动环系统监控室,拥有独立运维团队,以及运维人员7×24×365全年无休值守;运维信息进行数据日志审计;公司在全国均有数据中心布局,可达到异地数据备份,同城灾备,异地容灾能力。

等级保护作为国家信息安全的基本制度,各行各业贯彻落实信息安全应当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为解决相关企业单位合规建设的难题,企商在线等保服务提供网络安全一站式解决方案,涵盖各个领域相关安全产品,全方位助推客户企业规范化,保障信息安全。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进行等保认证,定能够加快信息安全保护,全方位助推互联网安全建设,保障网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