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新应用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成为当今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数字支撑。在全国各省区市的发展趋势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新建数据中心如何兼顾效率提升与能耗降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日发布的《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2021)》,从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发展环境等不同维度评价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情况,为业界提供了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全新视角,为各省(区、市)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引导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中心产业近年来的产业规模高速增长,这一切得益于国家到地方以及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400万架。数据中心供给结构逐步优化。新建数据中心,尤其是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中西部以及一线城市周边转移。产业绿色发展稳中向好,PUE持续降低。数据中心总体利用率稳步提升,数据中心网络互联质量不断提升,互通效率不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频频出台有力推动数据中心发展的产业政策。2017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遥歌通知》,首次将数据中心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的范畴,并提出本年度优先支持,并引导各区域数据中心供需对接、提升应用水平。
新基建为数据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明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数据中心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2020年1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将加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顶层设计。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数据中心相关政策,以促进数据中心产业发展。
《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2021)》显示,东部地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总体高于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特别是在发展规模上,东部省市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远远超过中西部和东北部。在发展质量上,我国东中部地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质量较优,数据中心上架率、PUE(电能使用效率)水平和CUE(碳利用效率)水平较高。
从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总指数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区域的省市总体处于领先水平,部分中西部省份榜上有名。北上广及周边省市产业发展良好,市场需求旺盛,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较高。
从数据中心发展规模分指数来看,北上广等热点地区带动了周边数据中心产业规模的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快速攀升。一线城市受电力、土地资源限制,而河北、天津、江苏、浙江等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数据中心大规模建设,且建设等级、网络质量较好,逐渐满足一线城市外溢需求。
以环京地带为例,河北石家庄、燕郊;天津盘古等地成为了良好的数据中心建设地。像光环新网、企商在线、世纪互联等第三IDC服务商,均在京津冀周边地区投重资建设一体化大型数据中心。像光环新网燕郊数据中心、企商在线燕一万台机柜的大型金融大数据算力中心,世纪互联三河数据中心毗邻北京行政副中心,均布局与燕郊这种紧邻首都人口稠密人才集中的地方。
“企商在线燕郊金融大数据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18.9亿元,总面积70000平方米,规划部署超10000台机架,入驻服务器15万台以上。其中一期建筑面积近30000平方米,规划部署近5000个机架,18个机房模块,机柜功率可支持4.4-8KW灵活布置,同时园区内针对办公、餐饮、会议、企业独栋等一应俱全,园区以金融大数据算力中心为信息化底座,努力打造数据生态闭环生命周期服务。
由此不难看出数据中心转型发展,迁离一线城市已成必然。而北上广深周边地带无疑成为最佳选址。相信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定将更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