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燃爆今夏,云渲染技术助力国漫崛起

2019年8月3日

正经导读

开局先放图,企小商今天推送不按照基本法了。原因无他,我爱《哪吒》这部电影,也爱死了他卓越的特效。今天除了说这部电影燃爆的内核,也想跟大家聊一聊这部CG电影背后的故事。

我可是突破常理的存在

1.gif

小编在昨天终于看了口碑爆棚的《哪吒》,这部动画电影在期望很高的情况下去看也依然不失望,很难得也很让人感动。

既感动于主角信自己不信命运的倔强,又感动于创作团队的用心和大胆。

在我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缺点这么“多”的主角:魔丸小哪吒戾气重、破坏力强、偏激,甚至不是那么“好看”,但偏偏是不完美的东西才显得真实,这样的小哪吒才是有血有肉,接地气的,容易让人接受的。

承认并让人接受了这样的“不完美”,是我对这部燃爆夏天的电影第一个敬佩点。

成功没有捷径,只有死磕

2.gif

随着电影的大爆,大众也开始关注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

制作历时3年,剧本打磨2年

5000多个初版设计镜头

1400多个特效镜头

100多版哪吒人物形象设计

60多家制作团队助阵

五年来,有1600多位动画制作人员,为每一帧、每一个画面倾尽全力。

这部电影里80%的镜头都是特效镜头,是中国历史以来的动画片之最。通过这几天掌握的信息,我们也了解到,导演饺子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从前两天上了热搜的特效师事件就可见一斑。

特效师被逼到离职事件上了热搜

在导演饺子眼中,电影制作“没有捷径只有死磕”,也正是因为把每一个细节死磕到极致,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这个夏天的感动同样有云计算的功劳

3.jpg

小编曾不止一次地感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AI、CG等技术的出现,让更多的梦想有了照进现实的可能性。

《哪吒》的特效镜头高于其他动画电影,也就说明,它的渲染帧数要比其他电影多。渲染就是需要一台计算机去进行计算,每一帧画面上的每一个像素点,是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饱和度,一个一个计算出来,最终形成完整的视频图像。

这本质上就是对大数据的处理,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据了解,哪吒这部电影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达到8千万核小时,意思是如果使用单核CPU,完成渲染的总时长将达到8000万小时,也就是说要从中石器时代一直运转到现在。如果单纯靠物理机来进行渲染工作,我们在今年夏天想来是无法看到这部电影的。

在《哪吒》的制作过程中 ,除了使用本地大规模集群外,在渲染高峰时期还使用了云计算、批量计算服务,将部分镜头的渲染压力分布到几千台服务器上,昼夜运转。

多亏了云渲染的高效数据处理,我们才能在这个夏天看到国漫之光《哪吒》。

4.jpg

云渲染技术为国漫崛起赋能

云渲染技术将动漫的制作周期缩短了很多。在云计算被大量利用于动漫制作时,国内影视制作时间和渲染时间的比例甚至超过了3:1,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制作有25%的时间是在“等”——等待渲染的完成。5.gif

现在有了云渲染技术,动画制作过程中的等待过程就缩短了很多,制作团队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打磨脚本、画面等,相信在云渲染技术的帮助下,国漫崛起指日可待。

随着动漫行业的蓬勃发展,云渲染业务也被越来越多的公有云服务商重视起来。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公有云服务商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等都开发了云渲染业务,为国漫助力。

中立多云管理服务商企商在线,不仅在自研的多云管理平台NCMSP纳管了包括云渲染服务在内的BAT产品和服务,也推出了企商在线人工智能一体机,将云渲染、深度计算、视频解码等功能融为一体,全面赋能动画产业。


正经结尾

科技为动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科技是最好的引路明灯。